导师介绍
范存义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、主任医师,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上海骨科新材料与修复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;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,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,上海市领军人才;荣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,建国70周年纪念章,国之名医,上海医务工匠等。
范存义教授长期从事肢体创伤与修复、周围神经损伤、骨软骨退变等领域研究,特别是在肘关节功能障碍的诊疗方面形成独特的理论与实践方案,成果多次写入《坎贝尔骨科手术学》等国际经典教科书和专著、纳入国际指南和共识。相关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题10余项。在骨科和生物学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、The Bone & Joint Journal、Nature Communications、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、Advanced 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228篇,>10分22篇,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1分(Advanced Materials、Materials Today),累计IF达1381分。
范存义教授获邀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副会长,上海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会长,上海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。担任中华手外科杂志、中华创伤骨科杂志、中国矫形外科杂志、国际骨科学杂志等多部中外著名学术期刊编委。
平台简介
2021年2月,上海骨科新材料与修复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:工程技术中心)正式获批。工程技术中心致力于强化骨科基础研究、临床试验、生产转化、标准制定、咨询服务等核心功能,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新材料、新产品,推动前沿产业创新,带动上海市骨科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。工程技术中心名誉主任张长青教授、主任范存义教授,技术委员会主任刘昌胜院士,拥有包括5名院士、20余名知名专家、70余名高级研究人员在内的高水平研发团队。
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了六大研究平台:1.骨与软骨修复材料研发平台;2. 关节重建与材料研发平台;3. 软组织修复与材料研发平台;4. 运动系统康复与器具研发平台;5.骨科智能医学诊疗装备研发平台;6.医学人工智能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。聚焦骨科修复材料、康复器具、人工智能、医学诊疗装备等领域,开展医工交叉研究,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,并获得国家CFDA认证。工程技术中心实验面积1500㎡,仪器设备100余件(套),总价值超过2500万元,其中,材料实验室拥有包括Micro-CT、3D打印机、红外光谱仪、静电纺丝机等在内的高端科研设备,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前列。
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了一支复合型管理与转化团队,注重科学研究与产学研结合。截止2022年8月,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、国家级课题19项、省部级课题23项,发表SCI论文137篇,申请国家专利45余项,5项产品进入临床前性能评价和临床试验阶段。
博士后招聘
基本条件
1.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,品学兼优,身体健康,年龄在35周岁以下;
2.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,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背景;
3.具有良好的沟通、协调能力,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;
4.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与听说能力,在读博期间工作成绩突出。
专业条件
进站前三年内以第一作者排位第一身份至少发表过1篇5分SCI论著。
待遇
医院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(26万元/年),且可以提供博士后期间住房(若无需住房则提供房贴3万元/年),出站另有绩效奖励(6万元-18万元不等),具体面议。
成绩优异者可协助申请国家、上海等相关博士后项目,所获个人津贴悉数发放。
应聘材料
所需材料
1.本人学习和工作简历,包括主要工作业绩,以及联系方式;
2.博士学位证书(复印件);
3.发表论文(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)、承担课题等研究成果证明;
4.本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。
联系人
此招聘长期有效,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及相关材料Email至chengshani@shsmu.edu.cn(程老师)。联系电话:021-24056485(邮件主题请注明“应聘博士后—导师姓名—高校人才网”)。应聘资料将予保密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来源链接:
https://www.shsmu.edu.cn/rlzy/info/1011/2761.htm
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众号(微信号:bshjob)。
更多最新医学人才招聘资讯请关注医聘网微信公众号(微信号:ymliepin)。